top of page

洪佩瑜《開 Still Moving》開箱 Reels

已更新:10月23日

用 Super 8 提煉出的趣味與深度,營造詼諧的浪漫日常。


洪佩瑜與黃晟銘
洪佩瑜(右)、黃晟銘(左)

文字撰寫|卓琬青

企劃與主題策劃|陳卉妮

共同發想與編修|陳卉妮 & 卓琬青

出品|現代電影


在視覺藝術中,「繪畫」是人類早期在現實表現的古典手法。端詳著黃晟銘的作品,就像欣賞一幅浪漫主義的畫作,將沉醉於他影像中優雅的風骨。

 


用底片點燃瞬間的敘事穿透力


由黃晟銘執導、歌手洪佩瑜主演的新專輯《開 Still Moving》開箱 Reels,由十部以女孩為主角的城市極短篇組成。作品選擇以「底片」製作拍攝,旨在自然的環境下,捕捉日常中「生活感」與「驚喜感」中,那些難以言喻的瞬間。


這股重擊心臟的穿透力,是導演用Super 8提煉出的魔幻時刻。


他善用自身對視覺藝術的敏感與細膩、以及意圖純粹的世界觀,以Super 8萃取出意想不到的靈魂共感,彷彿每個人都在黃晟銘的短片中,成為那個女孩。



點開Instagram每一支約1分鐘的開箱影片,這些可愛的、神秘的、心碎的魔幻瞬間,透由劇情分明的節奏、靜謐的起承轉合,俐落且充滿細節的自然光影,搭配歌手的詮釋,以底片氣質描繪,瞬間點燃了故事的穿透力,一面貼近日常現實,一面表達出與當代文化共鳴的純粹感。

最難能可貴的是,觀者如雲,卻並非各自表述,這十支影像,煽動著芸芸眾生內心共有的悸動與餘韻。這次的共創,正是Super 8團隊所需的有趣與深度。

 




Super-8-1
導演團隊為洪佩瑜《開 Still Moving》打造的有趣場景


用誠摯且溫柔的靈魂說故事


對創作者來說,使用底片拍攝是一種創作技法,劇情演變看似偶然,其實是導演感性的必然。

導演建構出現實場域中的魔幻時刻,既日常又極具詼諧張力的畫面,在底片膠卷的顆粒氣質裡詩意地律動。儘管視覺意境鮮明且迷人,他卻意外地表示,創作中並無刻意青睞「強烈風格」這件事。


「好好說一個故事、帶給人感動,才是他真正嚮往的理想。」導演說道。

這場訪談,瀰漫著誠摯而柔和的能量,濃度足以讓人感受到他談及創作時的「心流」狀態,在場者都共感到他內在的光芒。


當日,Super 8團隊與導演聊著對「愛的詮釋」、「生命的思索」,展開了一場真實且富有創造感的靈魂對話;對創作者而言,這是一種真切的情感與品格。我們這才恍然大悟:他的內心,就像底片的自然光源般真實且富足。


導演談到面對生活,雖然混合著喜悅與心碎,但腦海依然有美麗的風景,靈魂的光芒也仍在心中閃爍。這正是他能擅用平靜的態度,建構故事厚度的起源,積極的在作品中為「感動時刻」而精雕細琢,期許帶給人「金色時刻的啟發」。

 





Kodak_Super_8
黃晟銘導演使用的Kodak Super 8 攝影機



Super 8 創造流動,手持的幽默與親密感


「我跟攝影師 En 雖然是第一次合作,但是為了確保片長還有拍攝流暢,我就把手搭在他肩上,碰肩就按快門,離開就是鬆開快門,鏡頭瞬移對焦,這種互動方式,讓我想到《越來越愛你》(La La Land)幕後導演跟攝影,為了節奏精準而有的拍攝方式。」


EN與黃晟銘
黃晟銘導演(右)與攝影師EN(左)的現場互動

正因如此,「開」、「Super 8」、「創作者」三者之間的火花,讓歌手與拍攝團隊皆因Super 8作為媒介,瞬間變得無比親密。團隊為了捕捉現場的瞬間,無論是:掉了、破了、日出了、想念了、轉開了、煮開了、兔子跳出來了,都在極速轉換之中,享受著載體所製造出來的親密流動。底片就像可人的女孩般,既調皮又有新鮮感,最終形成劇情中的恰到好處,展現濃厚深刻性。


「還有一次,我坐在捷運車廂裡,手拿著機器等待自然光。大家看著我的眼神有點好奇又安靜,那一刻,我才覺得自己拿著這台相機好像有點突兀。當下的狀態非常幽默。」導演回憶道。現代影業認為,這是以Super 8創作所形成的標誌性氛圍,讓人人都能隨時演繹日子的可愛感,像乘著量子速度回到美式復古的時代。

 

黃晟銘既能理性地編輯靈感,也能識時務地給予驚喜。這十首作品的張力組成了此系列的影像語彙:如此的親近、節制、當代幽默。當畫面與音樂同步開啟的那一刻,觀者彷彿也成了底片的一部分,被自然感動、被微風輕拂、被情緒柔化,與Super 8創作緊扣的意義,並非僅是時代懷舊,而是一種新的誠實,一種新的台灣感性。


 


洪佩瑜
歌手洪佩瑜在拍攝現場的花絮

作品側寫- Super 8 提煉出詼諧與浪漫


細數作品,以每個「開」彼此連接的開放式影像創作,如:「手上紙袋一哄而散」、「派對中打開眼界的驚喜」、「自然與現實縫隙之間的詩意」、「熱水滾燙之間的喜怒哀樂」、「女孩打開包裹前那一秒的屏息」等時刻,正是你我日常之間的轉瞬。


「長長的煙灰滴落,點燃我心上的螢火。」〈在太平洋中央漂流Drifting in Pacific Dreams〉。

渾厚的粉橘色落日覆蓋著太平洋海面,底片的質地飽滿地指引著歌詞中的螢火。導演以自身的標示記憶作為開端,將對大自然的驚嘆投射在影像作品中,以相比更敘事性的劇情更輕盈的表達,光線渲染著歌詞中的情感。


「那一天,學著跟心愛的人道別。」洪佩瑜〈完整The First Grey〉。

導演洗練、低調地以厚實色彩堆疊每一幀底片,充分傳遞歌詞中我們誤以為的澎湃。彩椒、檸檬、紅蘿蔔、沸騰水的顆粒,以一種近乎冰冷的返家感,闡釋內蘊豐富的著相。對畫面中的女孩而言,那是日常規則背後的喜怒哀樂。


「金黃色棕櫚,覆蓋腳底的潮汐。」〈三輩子Three Lifetimes〉。

兔子跳出來的瞬間,那份驚喜彷彿真的能夠引領著進入應許之地,讓我們深信:你尋找的,也正在找你。


《開 Still Moving》系列作品,透過導演的視覺藝術天賦與底片質地的誠實介入,以柔軟並中性的方式完美詮釋,使觀者仿若置身於現場。

 


她者 (feat. 徐佳瑩)
洪佩瑜《她者》 (feat. 徐佳瑩) 開箱Reels 畫面
在太平洋中央漂流
洪佩瑜《在太平洋中央漂流》開箱Reels 畫面
一哄而散
洪佩瑜《一哄而散》開箱Reels 畫面







現代電影專訪黃晟銘導演



Q1.你對作品的敏感性來自於何處?


目前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吧,一半來自童年在大自然中成長的經驗,還有與父母之間的互動;另一半則是考上台藝大之後的影響。因為從住處到電影院只需要五分鐘的距離,讓我大量的吸收了很多養分。我才發現,原來世界有很多不同的角度,這些都是書上教不到的!那種感受在當時很鼓舞我,有些人生道理,透過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,就能有很深刻的想法。

 

我在鄉下長大,生活裡與父母的互動很戲劇性。從小到大都是就讀升學班,生活中有許多壓力的元素。但小時候的我以為大家的日子都一樣,就沒多想,重心也放在讀書和畫畫上。我的生活場景相當單純,上下課途中會經過大片的玉米田、牧場,還有稻田、果田的風景。這些畫面後來回想是很療癒的,那時候望出去的都是很溫柔的畫面,也影響到我現在在創作的時候,能說比較複雜的故事,但同時視覺上給人相較細膩或溫暖的感受。

 




Q2.是甚麼契機,讓你從視覺藝術轉入動態創作?


札維耶·多藍《親愛媽咪》(Mommy)讓我好奇『我是不是可以做得到』。

當時Instagram只能發布1:1的畫面,我在觀看後製團隊名單時發現,導演多藍在這部片子中不只是導演,更是編劇、剪接,並參與了美術與服裝等多個環節。多藍的多重身份與幕後掌控,使影片風格得以強烈表達出來。我聯想到,導演對角色、情緒節奏、畫面構圖、故事的氣質,甚至音樂的搭配,都是我很感興趣,也很好奇自己做出來會長怎麼樣,於是就開始了動態的創作,一路到今天。

 




Q3.創作上,無法抗拒的動力是甚麼?


記錄我看過的「魔幻時刻」。


我讀書的時候,基本上沒有什麼自己的時間。從我有記憶以來,不論是國小還是到高中,起床之後就被載去學校,放學後就是補習班讀書、寫評量,再來就是畫畫。補習班結束後到家已經是十點左右,只能趕快睡覺。但在我的日常中,會有一些感動出現。


下課回家都差不多是傍晚日落的時候,路途中,如果很明顯有一顆大夕陽,我媽就會坐在駕駛座說:「我們去追!」然後加速往河堤開去,然後我們會在一望無際的田園制高點,看著橘色太陽掉下去。而我爸的陪伴是,他會開將近一小時的車程,帶我跟我弟去市區看電影。


我後來發現這些瞬間都有影響著我,是我很珍惜的家庭經驗。所以當我在創作的時候,相對會在意這些幽微的情感段落,會想細心的呵護處理,傳遞出去。





Q4.為甚麼這些時刻,感受可以如此強烈?有甚麼啟發?


我想,爸媽當時可能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,該如何當個稱職的父母。也或許只是單純想找孩子一起做這些事,剛好他們自己也喜歡,剛好在這些互動中無意間創造出屬於我或我們的「金色時刻」。


人生大部分的時間或許有些辛苦,但生活中一定會出現那些很神奇、發光的時刻。但我後來我發現很多人好像無法立刻體會到它的存在。


我想透過我說的故事留下這些事情,冬天的暖陽、燦爛的轉角、美麗但安靜的風景,我想分享這些我看過的感動,讓觀賞到的人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。

 




Q5.延續前一個話題,與家人相處的課題複雜,那麼,你對愛的定義是什麼?


不放棄吧。


生活就是被時間與空間推著走,而那或許就是他們當時能夠表達愛的方式。生命中有些辛苦的、負面的事件,所以我覺得適時地用幽默跟浪漫去看事情很重要。


這讓我聯想到《親愛媽咪》的劇情:單親媽媽撫養患有多動症的十五歲兒子,兒子的暴力傾向使他們的愛變得扭曲,共同經歷了很多衝突與衝擊,甚至逼不得已決定送他去精神機構。這些事情對兩者來說,都帶來了生命中極大的困擾。


雖然,故事核心從痛苦出發,我從中看見了「不放棄」,無論是情侶之間、家人之間,或你與某種關係或某個人之間,你願意花時間一起去尋找答案,過程也不一定最後可以找到答案,但就是你願意花時間在這個人身上,我覺得不放棄,那就是愛。

 


Q6.繼上題,有沒有因為創作而跟家人和解?


有,畢業製作我拍了「卡住人生」這部片子,有邀請我媽來看。


散場時,人非常多,她突然跑到我面前,她那天穿了小洋裝跟耳環,我印象很深刻,然後她抱了我一下,小小聲的跟我抱歉,我當時不太理解她指的是什麼,但那一天後,或許只是巧合,我覺得我們的關係又變得更不一樣了。

 




Q7.你有特別欣賞劇情或是電影嗎?


《大法官》、《淑女鳥》、《致蕾絲莉》等許多很棒的劇情片,這些都用很平淡的方式在說故事、探討愛。《大法官》(The Judge)整部電影加上片尾曲搭配,我記得當時帶給我很大很大的情緒。


電影片尾曲威利·尼爾森(Willie Nelson)翻唱的《The Scientist》。歌手滄桑的聲線,我連結到劇情,跟可能一點點自己跟家人的關係,讓我整個人縮在電影院的座椅哭的超慘,這部不能說是我的愛片,但我那時候才嚇到,想說:「挖!原來電影可以帶給人這麼大的力量。」。

 




Q8.進入動態創作後的階段性?


持續看電影、然後用當時有的成熟去記得發生過、耐人尋味的事件,我現在能更好整理自己想表達的跟作品氣質這件事。覺得我很幸運在讀書的時期就發現,我在感受力、藝術性、跟理性輸出上,相對都有不錯的能力,只是等待成熟的時候展現出來。


我想用這些滋養我的、我眼睛看到的,去拍下美的東西,家啊、台灣阿、這些就在這片土地上的風景。我也希望以不過度幻想或包裝的方式去紀錄他們。


突然想分享一件事:就是進電影院,把手機丟一邊,完全兩小時不滑手機,在漆黑的空間,只做一件事就是看著大螢幕,然後看看別人想說什麼故事真的是很珍貴,而且可以說越來越珍貴的事。





Q9.綜合目前的人生觀,你想在你的作品中帶給人甚麼感受?


美的、安定的,令人感動的,甚至有點希望的。

 




Q10.這次作品,以底片介入的最大張力為?


底片賦予了影像一種特別的氣質。

雖然我使用底片的脈絡並不長,今年才正式大量使用,但我對它有種很親切的感覺。


後來我發現,許多我喜歡的電影都是用底片拍攝的。底片有許多優點:它的質感很討喜(或說「可愛」),帶有獨特的顆粒感和些微的懷舊氣質。這次專案,我們透過相對精準的場景選擇跟構圖,在當下及時捕捉,然後保留有機跟瑕疵的成分,這些元素會一起呈現出自然可愛的質地,它是親切的,但同時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藝術美學。

 




Q11.請問在前期籌備跟實際拍攝中過程中,是否有意想不到的變化?


很多,但早就有做心理準備了。


第一支開拍的是〈在太平洋中央漂流〉。當我看到太陽冒出海平面那一刻,加上佩瑜在海邊的岩石上開始做瑜珈的身姿,從監視器中看見的畫面實在太美好了。天時、地利、人和全部到位,我覺得那個當下給了整個團隊極大的安心感,我心中也鬆了一口氣。但那天下午天氣立刻轉陰,很慶幸我們的外景在早上都拍完了,那天的天氣變化,跟我們極幸運躲過,也是讓我印象深刻。


在太平洋中央漂流拍攝花絮
《在太平洋中央漂流》拍攝花絮

最感到最奇妙的是〈三輩子〉,我們拍攝了兔子。畢竟動物很難掌握,原本還擔心兔子會在箱子裡不安躁動,沒想開拍,按下快門,打開包裹,兔子探出頭,直接面對鏡頭。那個瞬間,所有人都覺得:「可以收工了!」。


三輩子
《三輩子》拍攝花絮

〈成功配對〉這支原本設定是讓佩瑜自己打開「鳳梨頭」,但服務生遞過去時,鳳梨頭因重心不穩自己掉下來。正如大家在正片中看到的,我們剛好就拍到了這個可愛的意外。


《成功配對》拍攝花絮
《成功配對》拍攝花絮





Q12.使用Super 8創作,有甚麼感受?


新鮮感。


很像《樂來越愛你》(La La Land)這部電影的幕後合作,該片為了讓觀眾完全沉浸在音樂和情感中,使用了非常多的「順暢過場」(seamless transitions)與長鏡頭拍攝技法。


雖然使用出發點不一樣,但這次使用Super 8,我跟攝影師 EN 為了掌握片長,我把手搭在他肩上,碰肩就是按下快門,離開就是鬆開快門,每個流暢的當下都充滿了新鮮感!





Q13.將底片擬人化,可能是一位詩人、文學家或是名人,它會是誰?


梵谷吧。


這題我覺得是最難的,但我還是浮現梵谷(Vincent Van Gogh)。對我來說,底片拍攝極度依賴自然光源,我們的等待,就是為了捕捉那一刻的光線,內心甚至會默默祈求拍攝當天的光線是完美的。拍攝環境多是自然生成的事物,當我捕捉那一刻後,底片所傳遞出來的質感與顆粒感,對我來說有點像梵谷的筆觸。


是塊狀的、鮮明的,同時有一個肌理帶來的情感張力。

 




Q14.下一次使用底片會是甚麼時候?


近期應該都會拍攝藝術相關的影像,未來MV或長片也很希望。

 

備註:日落時分的「魔幻時刻」,源自於許多電影場景的捕捉,例如普銳斯車上的六分鐘鏡頭,必須在日落前的短暫時間內捕捉完美光線,這個鏡頭在兩天內總共拍攝了八次。」



洪佩瑜 Instagram


黃晟銘 導演 工作室 Instagram


現代電影 Instagram


所有劇組人員

1 則留言

評等為 0(最高為 5 顆星)。
暫無評等

新增評等
chi
chi
10月17日
評等為 5(最高為 5 顆星)。

非常喜歡Super 8 自然的畫面😍 底片呈現出的氛圍感好棒

按讚

聯絡我們

115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190巷11號

Tel: 02-2782-9989

modern@modern-cinema.com 

社群媒體

 

  • Line
  • Instagram
  • 線程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現代電影沖印股份有限公司 | MODERN CINEMA LABORATORY CO. Copyright © Modern Cinema . All rights reserved.
bottom of page